冯远
现任: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、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,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等。
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、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,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,国务院新闻办《中国网》专栏作家、专家 [1] 。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,中国美术馆馆长。2008年8月起,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。2011年5月,被聘为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艺术顾问,北京唐风美术馆特聘画家。
国务院2012年8月29日决定,聘任冯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。
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画作曾入选第五、七、八、九届全国美展,许多画作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藏家购藏。
1952年1月生于上海,祖籍江苏无锡。擅长人物画。中学时喜爱绘画,自习连环画八年。14岁入高中,从
冯远作品图片
学于名师家翁范子愚并徐质夫、顾昌祖、顾尔亦、颜若愚、冯德吾、张慎余、子通、黄幼松、顾云璈、季修甫、李效成等。
1969年5月,初中毕业,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;
1977年,调辽宁文艺创作办公室工作,翌年底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,师从方增先。
1980年9月,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,留校执教,至1990年历任中国画系教研室主任、学院教务处副处长、处长,是著名中国画家、艺术教育家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;
1992年任中华全国第六、第七届青联委员,浙江省政协委员;
1994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;
1987—1999年,担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长、副院长,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、艺术教学、理论研究,主持学院的教学、创作、科研管理工作。曾获优秀教师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1999年5月,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,调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任司长;
2000年9月,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、中国文联委员;
2003年11月,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;
2004年5月,任中国美术馆馆长;
2005年9月,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;
2008年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;
2011年5月,画家冯远被聘为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艺术顾问。
2011年11月24日,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(中国文联)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、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。
2012年11月,参加录制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的《cctv翰墨音缘》。
1974年作品《苹果树下》入选“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”,获优秀奖;
1981年论文《传统中国人物画种造型的程式化、概念化问题》发表于《朵云》杂志;
1982年论文《面临困境的当代中国人物画》发表于《美术》杂志;
1983年论文《传统文人画的现代价值及其意义》发表于《美术》杂志;
1984年作品《百年家国耻》获“浙江省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览”,优秀奖;
1985年作品《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十佳奖;
1986年“蓝与黑—冯远作品展”在浙江美术学院展出;
1987年“冯远中国画展”在上海展出;
1991年论文《回到单纯》发表于《美术》杂志;
1993年论文《林风眠和他的水墨画艺术》发表于《新美术》杂志;
山东锦泉斋美术馆推荐冯远作品(4张)
1995年“冯远水墨人物画展”在台北展出;
1997年作品《秦嬴政称帝庆典图》入选“中国艺术大展”,获大奖;
1998年“冯远作品展”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展出,另有大量作品随联展赴美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新加坡、日本展出;
2001年作品《苍生》系列组画入选《世纪风骨五十家》“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”;
2002年作品《虚拟都市病症》入选“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”;
2006年组织“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制作工程”活动,创作草稿《武昌起义》入选该工程;
2007年作品《远山》系列;
冯远作品
2009年创作《我们》入选“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”;
2010年创作《诸子图》,带队赴井冈山采风写生;
2011年创作《望夫妹》、《母子图》、《新疆风情写生》、《今生来世》,入选建党纪念展、新疆题材美术作品展;
2012年3月,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个人画集《二十一世纪中国艺术家·冯远》、《笔墨尘缘》冯远绘画作品集;
冯远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,中国美术馆馆长、中国文联委员和副主席。2008年8月起,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。冯远画作曾入选第五、七、八、九届全国美展,
冯远在绘画史中,其笔墨语言从传统的疏淡飘逸、逸笔草草中抽离出形态美、黑白构成关系及可变性,又借鉴了西方艺术的造型、体量、结构等美感元素,展示为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旨趣与审美追求,那种坦荡深沉、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特色,在当代画坛尤为突出。
《秦隶筑城图》、《星火》、《屈赋辞意》、《世纪智者》等入选第四届、六届、七届、八届全国美
展,获金、银、铜、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十余次。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中国艺术研究院、美国东亚艺术博物馆 等收藏。